下井37年,霍州煤電木瓜礦老礦工劉福平從未如此輕松過。從井口到工作面3000多米的距離,一刻鐘的工夫就到了。他樂呵呵地笑道:“這不就是城里的地鐵開到了井下嘛!”
這可不是劉福平有了錯覺。常年下井上工,通勤時間最熬人——先坐猴車顛簸1個半小時,再走千余米才能到達工作面,還沒干活兒就已經(jīng)滿頭大汗。
這兩年,煤礦智能化建設如火如荼。低效的井下運輸,自然成為木瓜礦數(shù)智攻關的重點領域。從2022年起,該礦圍繞人、料、煤等輔運、主運系統(tǒng)展開智能化升級改造,建系統(tǒng)、打基站、買設備,力求讓傳統(tǒng)的“汗水驅動”模式轉變?yōu)椤爸腔哿鲃印薄?/span>
劉福平的通勤幸福感來源于木瓜礦投用的智慧電動膠輪車。礦工們入井時,只需在副井候車大廳有序排隊,再根據(jù)目的地選擇乘車,像坐地鐵一樣,一站就能抵達。
電動膠輪車為何能如此安全快速地到達目的地?這源于它有一個掌控全局的智慧大腦。在木瓜礦智能化調度中心,調度員李明軍正坐在膠輪車調度指揮系統(tǒng)電腦旁,敏銳地觀察著井下運輸巷道的車輛運行動態(tài)。屏幕上,代表膠輪車的閃爍點正沿著幾條線路有序行進。點擊閃爍點,車輛位置、速度、檢修時間等各種信息就會迅速彈出。該礦機電管理部一級專員張俊杰介紹,這里就是井下膠輪車的指揮部。指揮部可借助井下基站,快速指揮車輛會車通行。這套智能調度系統(tǒng)采用UWB定位技術,能夠實現(xiàn)膠輪車米級定位。所謂米級定位,就是定位精度不超過1米范圍。這種通常應用在智能手機地圖程序里的精度定位,如今讓電動膠輪車在井下安全暢行成為現(xiàn)實。
由總控臺、基站、膠輪車構建起的井下智慧輔運體系,不僅減少了員工上下井通勤時間,還加速了物料調配節(jié)奏,為礦井安全高效生產提供了保障。
“9-2051巷皮帶電機損壞,請盡快送一臺電機過來!”9月23日下午,智慧膠輪車調度指揮臺接到電話。原來是掘進二隊在施工過程中,電機突然損壞導致停工。李明軍立即調派車輛前往庫房拉運電機并送往指定地點。一路上,司機根據(jù)導航調整路線,避開會車,一站式直達作業(yè)點,從裝、運到卸貨用了不到1個小時。
“以往根本不可能這么快!”張俊杰說,沒有導航和調度指揮,井下行車經(jīng)常因會車而耽誤時間。一次會車就得倒退200多米,最壞的情況下可能會遇到10多次。智慧膠輪車系統(tǒng)比傳統(tǒng)運輸效率提升了1.5倍以上。
近日,木瓜礦又投用了膠輪車失速智能保護裝置,即一旦檢測到膠輪車失速,車載基站和巷道內信號燈就會同步報警,提示其他車輛避讓,失速保護裝置也會對失速膠輪車進行攔截,為膠輪車安全行駛再添保障。
除了運載礦工、物料的輔運系統(tǒng)實現(xiàn)了智慧運輸,木瓜礦井下原煤也搭乘上了智慧快車。
和劉福平一樣感到輕松的,還有原為主運皮帶司機、現(xiàn)已轉型為皮帶巡檢工的王磊。9月24日早班,木瓜礦井下9-200綜采工作面機聲隆隆。王磊繞著主運皮帶來回巡視,只見轟然落地的一組組煤塊經(jīng)過轉載機,直接駛入該礦主運“大動脈”——7部帶式輸送皮帶,在無需王磊干預、煤不落地的情況下,直達選煤廠。
這條運輸大動脈,運距長達3600米,每天運行16個小時,向外輸送5000噸煤炭。如此長運距、大運量、高效率的“咽喉要道”“效益要道”卻能實現(xiàn)無人值守,這要歸功于該礦2022年1月建成投用的皮帶運輸機智慧集控系統(tǒng)。
該系統(tǒng)集成智能雙目視頻采集、雙目視覺分析算法、PLC工業(yè)控制等技術,具有在線監(jiān)測、視頻巡航、遠程控制、一鍵啟停等功能,實現(xiàn)了礦井7部皮帶智能集控,節(jié)約人力12人,節(jié)支96萬元/年,實現(xiàn)效率效益雙提升。
如今,木瓜礦井下運輸已邁入智慧時代。該礦黨委書記、礦長柯賢棟表示,隨著礦井煤層越挖越深,木瓜礦智慧賦能的空間也越來越大。未來,他們將對運輸系統(tǒng)持續(xù)進行升級改造,搭乘智慧快車,賦能高質量發(fā)展。
來源:山西焦煤